竹与诗画

青青翠竹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竹子有感而,托物言志,作了数以千的竹子神歌、画,形成了中国竹文化的一个重要成部分。

a38ef34e93f3bfd6389cfa1319154d83.jpeg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集,其中就有大量竹,直接提及的有5首,出7次;接提及的有几十首之多。如《·卫风淇奥》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史上诗经》中上述有关竹的记载有不同看法,但事上指竹子是确无疑的。《诗经成于春秋期,此后各朝代各种典籍中都有竹记载


在叙竹,我不可不提到几个人的竹故事。据《太平御记载,晋代大法家王徽之子猷)(王羲之子)曾"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他平生竹,可算竹子的好知音。宋代苏东坡对竹子的评价也很高,他在一首《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清代杰出艺术"扬州八怪"之一的,特和擅画竹,他于竹画的也数以百,丰富多彩,独领风骚。他在《竹石》的画眉上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高度赞扬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在中国革命史中,先辈们以竹题诗作画也多,其中以方志敏烈士最典型,他自撰对联挂于卧室以自勉:"心有三,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甚至自己的儿女也以松、竹、梅、命名,足竹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他在革命的艰难写下了贯长的史"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升,依旧与天"

1d348158c78decce32965d85d8c0ebad.jpeg

中国传统艺术自古就重画竹,不是偶然的,竹子高尚的精神和特殊的美价,不但激发艺术家的作灵感,而且也成为艺术家推崇的楷模。


画竹艺术在中国传统绘艺术中具有相当的地位,中唐期,竹已形成专门材;北宋文同开"湖州竹派",被后世人尊墨竹画的鼻祖;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明代的夏昶、徐,清代的石涛吴昌,都是一代画竹新的画竹大量,促了画竹艺术展,画竹技法和理展以及完善作出了重要的献。至今日,中国的画竹艺术仍保持盛不衰的势头,当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象。


唐代画竹已盛行,国画中的墨竹就是唐代始的。宋代以后画竹更具成就。画竹名家出不。大苏东坡是画竹的艺术,他的次子苏过是画竹名手,他的至友文与可也是画竹的大家,在画竹方面有高超的技苏东坡关于"胸有成竹"画理千古墨竹画家所尚,传统绘作所遵循,他的那幅被称奇作的《墨竹》,能得"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不笋而成"绰约风姿。他的著名文章《文与可画笛谷偃竹》是一篇传颂千古的佳作,文章"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各朝代画竹名家各有特色,在践中形成了各种流派。他画竹都十分神而逼真, 因此白居易曾在《画笔歌》中称"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清朝画竹也相当盛,扬州八怪画竹开了前所未有的局面。中国画的传统要求是真地反映自然景物的客画竹不但表了客观对象的天然特征,而且表了作者的人格、思想和社会的度。 他不留有妙的翠竹留下了《画竹六十九》,他"竹君子、石大人、友、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