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文化与中国文化

我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从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竹子与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中不难看出,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0865d597a0bfe895cbdb83e8e90e3b90.jpg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已经反映出竹子的使用,确切记载源于仰韶文化。1954 年在西安半坡村发掘了距今约6000 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辦认出“竹”字符号,说明在此之前,竹子为人们所研究和利用,也即是我国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时器时代。汉起源于原始社会崩溃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号则应在此之前就己出现了。在7000 年前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也发现了竹子的实物,可见在原始社会时期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有了密切关系。因为只有竹子为人所用,才须为其创造一种文字符号来表示。

研究证明,我国商代已知道竹子的各种用途,其中之一就是用作竹简,即把字写在竹片(有时用木片)上,再把它们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汉“册即由此而来。竹简和木简为我们保存了东汉以前的大批珍文献,如《尚书》《礼记》和《论语》等都是写在竹简和木简上的。殷商时代用竹简写的书叫竹书”,用竹简写的信叫竹报。竹笔的发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开拓性的一页,在殷代文化遗迹出士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笔书写的朱墨字迹。湖北曾侯乙墓和汀鄂出士的春秋战国墓的文物中也有佐证。利用竹子的另一项伟大成果是造纸。早在9世纪我国己开始用竹造纸,比欧洲约早1000 年。当然竹纸的大发展还是此以后。关于用竹造纸,明代《天工开物》中作了详细记载,并附有竹纸制造。用竹造纸,标志着我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巨大发展和成就,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实际上在竹纸出现以前,制纸工具也离不开竹子。从竹简开始到竹纸出现,竹子在文化发展史上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对保存人类知识、形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我国古代竹子的利用还有许多方面,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己制造了利用杠杆提水的竹制工具“桔以及用竹筒提水灌溉的“高转筒车”。竹子在武器发展史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原始的竹射箭到春秋时期的抛石机、代的火药箭和竹管火枪等都是古代竹制武器。

从汉中竹部文字的情况来分析,也可看出中国竹子利用的古老历史,古人把不刚不非草非,小异空,大同节目的植物称之为竹。从形态认识开始,把竹子进行加制成物品,又以生出竹部文。随着人类对竹子的认识不断提高,竹类利用日益广泛。而竹部文字也必然随之增加。我国辞海(1979年版)中共收录竹部文字209个,如笔籍、薄、简、篇、筷、笼、笛、等等。历代各类典收录的就更为可观。而诸如“竹报平安”、“衰丝豪竹”、“青梅竹马”“日上三竿”等一类的成语也都包含着与竹子有关的有趣典故。些竹部文字和成语涉及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反映了竹子日益为人类所认识和利用,另一方面反映了竹子在中国几年的历史上在工农业生产、文化艺术、日常生活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分享